
寻找塞尼特的意义
In Search of the meaning of senet
- 来源
- Archaeology 33 『July/August 1980』:55-58https://www.jstor.org/stable/41726340?read-now=1&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 作者
- 彼得·皮奇奥内 『Peter A. Piccione』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同时在埃及卢克索碑文调查项目中担任碑文学家。皮奇奥内根据他的广泛研究开发了一种现代版本的塞尼特,现保留在东方学院中。
- 翻译
- GPT-4、RMHO
- 校对
- 沙皮狗
寻找塞尼特的意义
In Search of the meaning of senet
- 来源
- Archaeology 33 『July/August 1980』:55-58https://www.jstor.org/stable/41726340?read-now=1&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 作者
- 彼得·皮奇奥内 『Peter A. Piccione』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同时在埃及卢克索碑文调查项目中担任碑文学家。皮奇奥内根据他的广泛研究开发了一种现代版本的塞尼特,现保留在东方学院中。
- 翻译
- GPT-4、RMHO
- 校对
- 沙皮狗
距今 5000 多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一款棋类游戏,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如今 Parker Brothers 公司的产品。从一种简陋的娱乐形式,它逐渐演变为一种深奥的仪式、一场命运之戏。 它叫塞尼特『Senet』或“ Passing ”,由两名玩家轮流投掷棍或骨头,移动棋子穿过总计三行、每行十格的棋盘,前往终点。 古埃及玩家们在此相互竞技了三千年,一直到基督教时代的来临,塞尼特的规则被人遗忘,游戏也几近消亡。

埃及 Meir Pepi-ankh 墓里,一幅绘制于公元前 2300 年前的壁画描绘了两人对弈塞尼特的场景。左侧的玩家说:“棋子已落。我心甚悦,我将让你看到它率先行完全程。”右边的玩家则反击道:“你说话就像舌头有什么毛病,现在轮到我了。”
为了还原出塞尼特早已失传的游玩方式,埃及学家们在破碎的历史中花费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一些牵强的复原想法被提出,又被新的考古证据否定。 由此,我结合近些年的新数据,大体建立起了塞尼特的玩法,透过它可以看见塞尼特背后更深层的意义。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塞尼特,甚至在今天也能重新玩一把。 这项研究表明,塞尼特的规则反应了众神的规则。当正确理解塞尼特时,它便可以揭示古埃及人对来世的基础信仰。例如古埃及人相信他们在死前就能与太阳神拉-荷拉赫提『Re-Horakhty』结合在一起,至少,如塞内特所示的那样,哪怕还活着,也能积极地影响到那无法避免的死后灵魂审判——尽管这一点在埃及学家中还未得到广泛认可。 只有依靠现有的大量新证据,这种对塞尼特的解释才成为可能。这些证据来自于对大部分现存的古代棋盘、带注释的墓室壁画的分析,以及对宗教游戏文本的新翻译和解释。 它们描述了灵魂在死后穿越地下各个地区的旅程——就像棋子穿越塞尼特棋盘那样,古埃及人相信他们死后会乘上太阳神的小船,于黄昏时分驶向西边的地平线,同拉-荷拉赫提一起穿越居住着神灵的地下世界。 通常认为,这里一共有 12 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着夜晚的 1 个小时。逝者的灵魂于此受到审判,无罪者得到美酒佳肴和太阳神一样永恒的生命,罪人则面临折磨,走向湮灭。 最终,幸运的灵魂和拉在黎明时分升至东方,与太阳神合而为一。

雕刻并涂绘好的木制塞尼特棋盘,上面有 13 个方格保存了完好的丧葬装饰。长度34.5厘米。
最初的塞尼特纯粹是一种消遣行为,并未含有宗教意义。然而随着埃及宗教发展和地下世界愈发让人痴迷——正如《地狱之书》《下界之书》和《死者之书》部分章节所反映的那样,古埃及人逐渐将信仰投射到塞尼特棋盘上。到公元前 1293 年的第十八王朝末期,塞尼特棋盘即转变为冥界的缩影,其中的许多方格均描绘着死后冥界的主要神祇和事件。 例如,左上角的第一块方格是“托特之屋”『House of Thoth』,这位长着朱鹭头的神以站在旗帜顶端的鸟为代表。托特是一切的开始,因为他负责宣告死者进入审判法庭,并确保死者在穿越冥界时能得到船员的陪伴。随后,第 12 块方格描绘了星空中的猎户座——冥王俄西里斯『Osiris』的化身,一位在坐船上回首向后的人物。他是死者之神,冥界的统治者。每当猎户座升入夜空,即代表着俄西里斯从冥界崛起。 “续命之屋”则在棋盘中部的第十五块方格处,古埃及人使用青蛙的形象在此作为重生的象征,它还常常出现在死者所乘小船的船头。这里的重生是死者的一个常见意象,指的是他们在冥界开始了新的人生,而非重返人世。这也意味着停留在这个方格上的塞尼特玩家可以获得额外的回合。接着,陷阱出现在第 16 个方格,“网之屋”将使停留其上的玩家失去一个游戏回合。在冥界中,罪人、与太阳神为敌之人必困于行刑者之网,随即被烈焰折磨至湮灭。 相比之下,第 26 块方格的“复元之屋”则将带来令所有玩家向往的自由回合。双关的含义是,这个方格的名字还指代木乃伊工坊,身体在那里为埋葬、复元和永生做准备。 第 27 块方格为“混沌之水”。它承载着所有冥界的船只,并在黎明时涨潮,将人们推向天堂,其中失去资格的罪人会从船上坠落并淹死在水中。 因此,正如一段游戏文本所描述的那样,第 27 块方格是塞尼特游戏的终极陷阱:“我抓住他的棋子,让他和棋子一起淹死。我把他扔进水里”。落在这个方格上的棋子必须从棋盘上移除。 最后的第 30 个方格:Re-Horakhty——太阳神在黎明时分升起的名字。一旦自己的所有棋子越过这里,玩家们便成功地完成了一局塞尼特游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活着的时候便通过仪式加入了太阳神的行列,确保自己能因此幸免于将来的磨难。棋子穿越棋盘的过程在此具有了神圣的意味:与太阳神结合,并最终成为神明的一部分。

板状塞尼特棋盘上有属于阿蒙神祭司 Nesyamonopet 的绘画设计。这个陶瓷棋盘右下方的五个方格『底部,右侧』绘有丧葬装饰,暗示了塞尼特的宗教意义。长度为 26.5 厘米。
从世俗转向宗教,塞尼特的这种演变可以同时从实际和神秘的两个角度分析。 从历史上看,现存最早的塞尼特棋盘出现在赫西-雷『Hesy-re』的萨卡拉墓室中,他是埃及第三王朝国王左塞尔『Djoser』皇室抄写员的监督,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686 年。而在阿比多斯『Abydos』和萨卡拉地区的前王朝及第一王朝墓葬中也发现了一些未经鉴别的塞尼特式棋盘,这些棋盘可追溯到更早的公元前 3500-3100 年。另有一些第一王朝『公元前 3100年』的塞尼特棋盘象形文字则表明,这个游戏可能更加古老。至于在后来的古王国『公元前 2686-2160 年』墓室壁画中,也同样出现了带有注释的游戏场景壁画。 所有这些图片及其注释表明,塞尼特是一个关于位置和策略的游戏,技艺非常高超的玩家可以把对手的所有棋子都远远抛在后头,先行抵达终点;只是随棋盘一并发掘出的投掷棒和指关节骨『替代骰子』同样表明,玩家也离不开运气的帮助。 通过对塞尼特历史中的游戏文本和多个棋盘进行分析,塞尼特棋子在方格上的移动方向是往复进行的,即每一行都反向移动。从左上角的方格开始,玩家的目标是依次移动棋子,抢先冲向右下角的五个方格并离开棋盘。 争夺从第一个方块就开始了。玩家们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要灵活使用类似双陆棋的复杂策略,阻挡甚至迫使对手后退。获得额外回合的奖励方格被放置在陷阱方格旁边的关键位置上,战略性地占据这些有利区域,可将对手逼入陷阱——那个会使玩家失去回合的陷阱格,后来成为了冥界行刑者的“网之屋”;会使人失去棋子的终极陷阱,则成了“混沌之水”。 尽管已知的近 80 个塞尼特棋盘都有一些特殊方格,但只有最后五个方格——决定最终输赢的关键方格,是贯穿塞内特整个游戏历史的。 在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这些方格上刻画的是世俗纹样和表示“好”、“坏”、3、2、1的数字。“好”意味着加分,“坏”意味着陷阱,而 3、2、1 的顺序是赢下游戏的关键。这个顺序在 3000 年间从未改变,它们决定了棋子离开棋盘时的规则。要从这几个方格中移动一个棋子离开棋盘,玩家需要投掷棒或骨头,使其值等于棋子所在方格的值。 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 1570-1293 年』期间,塞尼特经历了一些重大变化。每位玩家使用的棋子数从七个减到了五个,为了存放棋子与投掷棍,棋盘也被设计成了一个带有抽屉的木盒,一面用作塞尼特棋盘,另一面承载着另一种名为“ tjaw ”的游戏。在图坦卡蒙墓中发现的黑檀木、象牙和金制棋盘便是这类棋盘中一个特别华丽的例子。 在此之后,许多棋盘都被刻上了标准的丧葬祭品公式。这表明从这个时期开始,它们有时是专门为墓葬制作的。事实上,大部分这个时期的棋盘都是在墓中找到的。 例如在底比斯大臣 Rekhmire 的墓中,便有一幅壁画展示了搬运工将棋盘带入墓葬。同样,底比斯市长 Sennefer 也带着他的棋盘走向了死亡。

塞尼特墓画,底比斯市长坐在他的供奉桌前。放在他椅子下面的是一个塞尼特游戏盒,它的支架放在一个镂空凳子上。
依然是在第十八王朝时期,墓葬壁画中描绘人们游玩塞尼特的场景同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有明确宗教意味的仪式场景取代了日常生活场景,其中一些便来自《死者之书》。这些壁画附带的描述性注释和标题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从实用转向了宗教。这个时期的墓葬铭文往往描绘着墓主人正在与一位隐形的棋手对决——他自己的灵魂。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新王国时期的墓葬壁画展示了似乎没有对手的塞尼特玩家。 在著名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约 1498 年』统治时期,一些游戏棋盘的装饰也开始演变,直至成为明确的宗教象征。3-2-1 的方格变成了三只鸟、两个人、一个人,“坏”格子变成了一个水陷阱。在塞提一世『公元前 1291-1279 年』统治时期,3-2-1 方格中的“人”成为了三个、两个、一个神。而到了第二十王朝『公元前约 1185-1075 年』,这些方格还会直接表达人们的祈求,以描写冥界的著作为蓝本——玩家可能和太阳神拉-荷拉赫提一同升入天堂。 在这个时期,日益神秘的游戏还经历了另一种物理外观上的变化。塞尼特棋盘被绘制或刻画在平坦的石头、木头或釉陶上,所有棋盘的最后 5 个方格都绘制上了宗教装饰,还有一些则干脆画满了 30 个方格。尽管这些棋盘在如今已部分损毁,但仍有足够的细节足以证实它们与游戏文本中的描述完全相符。 这些棋盘可能用于一种宗教仪式,与宗教游戏文本的发展相对应。在这些文本中,玩家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棋子穿过方格的过程以及随之发生的事件。看上去,这些文本即便不是用于吟诵的文字,那么它们也是在描绘仪式本身。我们知道,仪式的游戏机制往往源于较早实际存在的游戏,因为太多游戏文本中的描述性材料在古王国墓葬场景中都有早期对应物。

底比斯墓中的壁画展示了 Nebenma’at“真理之地的仆人”与他的妻子 Meretseger 一起玩塞尼特游戏。文本上写着“坐在亭子里,玩塞尼特,掷三寻二。”
其中一个完整刻有铭文且毫无疑问具有宗教意义的棋盘,被发现埋藏在底比斯第十八王朝肯纳穆『 Kenamun 』墓葬的庭院中。这个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棋盘,制作时间距肯纳穆被埋葬已经过去了 300 多年,要一直追溯到第二十王朝时期。虽然它是一件后来才放入其中的陪葬品,但它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在于,其周围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尸体,它是被单独放置在墓室庭院中的。 显然,到这个时候,棋盘游戏塞尼特已经具有了深刻的宗教意义。不过依然有些棋盘保留着严格的世俗风格,例如来自第二十五王朝,刻在卡尔纳克阿蒙神庙码头船坡道上的那些。因此,在新王国时期,两种形式的塞尼特游戏同时存在:一种是由两人玩的世俗娱乐游戏;另一种是它的分支,可能只由一个人进行的宗教仪式游戏。 作为一种技巧性游戏,塞尼特无疑是令人兴奋的。而作为一种宗教性游戏,它一定让古埃及人获得了极大的心理安慰。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模拟和卜测来世,知道他们在生活中无论犯了什么罪过,死后仍然可以与太阳神拉在天堂共度时光。也许甚至不需要进行仪式,棋盘本身便具有如此强大的护身符意义,仅仅将一个棋盘放置在墓中便足矣。